翻砂铸造(又称砂型铸造)是一种利用砂型模具生产金属铸件的传统工艺,其核心在于通过砂型作为模具,将熔化的金属液浇注其中,待冷却凝固后去除砂型,从而获得所需形状的铸件。那么,
佛山翻砂铸造在冷却过程中,需严格控制温度、时间、环境条件及工艺操作,以确保铸件内部组织均匀、减少缺陷并提升性能。以下是冷却阶段需注意的关键问题及具体措施:

一、冷却速度控制
避免过快或过慢冷却
过快冷却:可能导致铸件内部应力集中,引发裂纹(如热裂、冷裂),尤其是厚大截面或形状复杂的铸件。
过慢冷却:铸件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,可能引发晶粒粗大、组织疏松,降低力学性能(如抗拉强度、硬度)。
措施:根据铸件材质和尺寸,设计合理的冷却曲线。例如,厚壁铸件可采用分段冷却(先缓冷后快冷),薄壁铸件可适当加快冷却速度。
材质差异的冷却策略
铸铁:灰铸铁冷却速度对石墨形态影响显著,过快冷却可能导致白口组织(硬而脆),需通过孕育处理细化石墨;球墨铸铁需控制冷却速度以获得均匀球状石墨。
铸钢:冷却速度影响珠光体含量,过慢冷却可能导致粗大铁素体,需通过正火或淬火调整组织。
铝合金:快速冷却可细化晶粒,但需防止因收缩率差异导致变形或裂纹。
二、冷却环境管理
温度均匀性
问题:砂型内外温差大可能导致铸件各部分冷却速度不一致,引发变形或残余应力。
措施:
使用保温材料(如石棉布)包裹砂型,减缓外层冷却速度。
在砂型中设置冷铁(如铜、铁块),加速局部冷却以平衡温度场。
对大型铸件,可采用分段开箱(逐步去除砂型)或随炉冷却方式。
湿度与通风控制
问题:高湿度环境可能加速铸件表面氧化或导致气孔缺陷。
措施:冷却区域保持干燥,避免直接接触潮湿地面或水汽;通风需适度,防止局部温度骤降。
三、铸件结构与砂型设计优化
壁厚均匀性
问题:壁厚差异大的铸件易因冷却速度不同产生热应力,导致裂纹或变形。
措施:设计时尽量均匀壁厚,或通过加强筋、过渡圆角等结构减少应力集中。
砂型紧实度与透气性
问题:砂型紧实度不足可能导致金属液渗透或型砂脱落,影响冷却均匀性;透气性差可能引发气孔。
措施:
砂型制作时采用机械紧实(如震实台)确保密度均匀。
在砂型中开设排气孔,或使用透气性好的型砂(如树脂砂)。
四、冷却时间与开箱时机
冷却时间计算
依据:铸件材质、尺寸、重量及砂型导热性。例如,小型铸铁件冷却时间可能仅需几小时,而大型铸钢件需数天。
方法:通过热电偶监测铸件内部温度,当温度降至安全范围(如铸铁低于300℃)时开箱。
开箱操作规范
问题:过早开箱可能导致铸件变形或裂纹;过晚开箱可能增加清理难度。
措施:
使用专用工具(如撬棍、吊具)轻柔开箱,避免撞击铸件。
对易变形部位(如长轴类)采用支撑工装固定。
五、后处理与质量检测
去应力处理
问题:冷却后铸件内部可能残留应力,导致后续加工或使用中开裂。
措施:对重要铸件进行去应力退火(如500-650℃保温后缓冷)。
缺陷检测
方法:
外观检查:目视或磁粉检测裂纹、冷隔等表面缺陷。
内部检测:X射线或超声波检测缩松、气孔等内部缺陷。
尺寸测量:三坐标测量仪验证铸件精度。
六、典型问题案例与解决方案
案例1:铸铁件裂纹
原因:冷却速度过快,铸件厚薄交界处应力集中。
解决:在厚薄交界处设置冷铁,减缓厚壁冷却速度;开箱后立即进行去应力退火。
案例2:铝合金铸件变形
原因:砂型紧实度不足,冷却时型砂松动导致铸件移位。
解决:提高砂型紧实度,增加砂型强度;冷却过程中使用工装固定铸件。
案例3:铸钢件晶粒粗大
原因:冷却速度过慢,组织粗化。
解决:优化砂型设计,减少保温材料使用;开箱后立即进行正火处理。